一、2024年杨舍镇财政预算执行情况
(一)财政收入预算执行情况
2024年,区镇预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6000万元,与2023年基本持平。
2024年,预计可用财力258772万元。其中:财力体制分成收入221256万元,政府性基金调入37002万元,上年结转514万元。政府性基金收入146611万元,比上年实绩126294万元增收20317万元,增长16.09%。
(二)财政支出预算执行情况
2024年,预计财政支出256150万元,与上年实绩266778万元相比减支10628万元,下降3.98%。主要支出项目是:
1.农林水事务支出25097万元,增长17.23%。主要用于: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,农村公共服务综合补助,涉农补贴,生态补偿,农业基础设施建设,农业合作项目补贴,水利工程建设,农田水利管护经费等。
2.教育支出88677万元,下降3.20%(下降主要原因为生源减少,新建学校进度放缓)。主要用于:教育实事工程,在职和离退休人员经费,公用经费补贴,校舍维修及设备更新,新市民学校补贴等。
3.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9118万元,增长6.27%。主要用于:困难群众救济补助,民政建设工程,养老服务经费,义务兵优待金及安置费,养老保险基金补贴,离退休经费等。
4.公共安全支出6425万元,增长48.90%。主要用于:治安联防经费,治安监控建设经费,综治经费,基层公安经费,以及消防、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等。
5.卫生健康支出22166万元,增长16.63%。主要用于:新冠疫情防控专项经费,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贴,公共卫生经费及补贴等。
6.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8327万元,增长14.61%。主要用于:文明创建经费,基础设施建设经费,城管、环卫经费,安置小区物业管理费,绿化专项资金等。
7.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7851万元,增长2.06%。主要用于政府公共服务运转支出。
8.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付息2536万元,下降68.75%。主要用于地方政府债券付息支出。
根据预算执行情况,2024年收支相抵略有结余,结转下年2622万元。
(三)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执行情况
按照“以收定支,收支平衡”的原则统筹安排,全年预计支出146611万元,主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按照上级规定安排的债务还本付息支出。
(四)主要工作措施
1.全力谋划组织收入,推动财政保障能力更稳健。一是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,积极培植巩固税源,完善税收协同共治机制,加强重点企业走访和信息交流共享,加强非税收入征缴,精准规划组织收入,确保应收尽收、颗粒归仓。二是全面把握经济回升向好态势,高效落实各项税费支持政策,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达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提振市场信心。三是加强预算统筹,强化各类资金资产资源管理,做大综合财力,全力确保收支平衡,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撑。
2.厉行节约严控支出,强化内控监管机制强绩效。一是持续深化省一体化系统改革,严格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要求,有保有压安排预算,严禁无预算、超预算支出,严控预算追加事项,做好2024年区镇预算收支和资金平衡。二是加强债务风险管控,化解政府隐性债务,截止2024年末,经开区(杨舍镇)隐债全部清零。三是不断完善财政监督工作机制,做好财政投资评审、工程结算审核和项目绩效评价。四是国资监管落到实处,全面梳理职责清单,提升国资监管效能。
3.持续助力改善民生,促进人民群众生活更美好。深入践行“以人民群众为中心”的发展理念,健全民生领域投入保障机制、落实惠民惠农一系列政策,不断增进民生福祉。一是保障重点民生实事投入。加快推进市二中改扩建工程;启动相关安置房建设项目,缓解区镇安置房供需不足的矛盾。二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。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序衔接,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稳健推进。三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加大财政农业投入,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,落实特色田园资金奖补、村级集体经济奖补政策。四是全力支持生态建设。推进生态优先、节约集约、绿色低碳发展,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。
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,财政运行安全平稳,绩效管理效能提升。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,预算执行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,主要是:房地产市场未有明显回暖趋势,财政收入增长放缓,财政处于长期紧平衡状态。针对这些问题,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。
二、2025年杨舍镇财政预算草案
(一)2025年财政收入预算计划
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完成520000万元,比上年增长3%。预计可用财力232708万元,其中:财力体制分成收入224386万元,上年结转2622万元,政府性基金调入5700万元。预计政府性基金收入50000万元。
(二)2025年财政支出预算计划
2025年财政支出预算232708万元。主要支出项目是:
1.农林水事务支出25888万元,比上年执行数增长3.15%。主要安排: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,农村公共服务综合补助,涉农补贴,生态补偿,农业基础设施建设,农业合作项目补贴,水利工程建设,农田水利管护经费等。
2.教育支出88756万元,比上年执行数增长0.09%。主要安排:教育实事工程,在职和离退休人员经费,公用经费补贴,校舍维修及设备更新等。
3.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641万元,比上年执行数下降24.23%。主要安排:困难群众救济补助,民政建设工程,养老服务经费,义务兵优待金及安置费,养老保险基金补贴,离退休经费等。
4.公共安全支出6488万元,比上年执行数增长0.98%。主要安排:治安联防经费,治安监控建设经费,综治经费,基层公安经费,以及消防、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等。
5.卫生健康支出13833万元,比上年执行数下降37.59%(下降主要原因为疫情防控经费减少)。主要安排: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贴,公共卫生经费及补贴等。
6.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8390万元,比上年执行数下降52.02%。主要安排:文明创建经费,基础设施建设经费,城管、环卫经费,安置小区物业管理费,绿化专项资金等。
7.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8092万元,比上年执行数增长36.77%。主要安排政府公共服务运行经费、社区建设及管理经费。
8.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付息2536万元,与上年持平。主要用于地方政府债券付息支出。
根据预算安排,2025年实现收支平衡。
注:“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”、“城乡社区事务支出”下降,“一般公共服务支出”增长主要原因为:根据财政部收支科目调整要求,将部分原列入“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”、“城乡社区事务支出”的经费转列“一般公共服务支出”。
(三)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
按照“以收定支,收支平衡”的原则统筹安排2025年政府性基金支出,全年支出50000万元,主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按照上级规定安排的债务还本付息支出。
(四)主要工作安排
1.加大力度统筹收入,构建坚实财政保障体系。一是综合考虑区镇经济运行现状,加强科学研判,统筹好收入和支出的关系,综合施策尽最大可能谋划收入组织工作,确保各项增收举措落到实处,努力实现收支平衡。二是全面把握经济回升向好态势,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全方位、多渠道助推经营主体发展壮大。三是统筹资源做优增量、盘活存量,全面提高资产盘活利用效率,加大经营性用地出让力度,优化国资公司工作目标考核办法,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。四是认真选取项目,积极推动专项债券、特别国债的申报工作,开辟资金筹集新渠道,保障重大项目落地资金需求。
2.深化零基预算改革,夯实财政监督管理体制。一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,以零为起点、当年财力为基础,坚持以收定支、量入为出,合理确定2025年支出规模,全力保障三保支出,保障区镇重大决策部署落实。二是加强预算统筹,优化整合税收收入、土地收入、上级补助资金、债券资金、非税收入等收入来源,在有效支持区镇高质量发展的同时,保障财政可持续。三是严格落实债务管理,控制债务总规模,落实融资平台压降任务,加强融资成本管控,确保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。四是落实2025年审计监督计划,加强工程项目财政投资评审,提高项目结算审计质量,强化项目资金绩效评价的结果运用。五是进一步完善国资管理职能清单,健全国资监管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。依托国有(集体)资产智慧监管平台,规范资产管理行为,提升资产使用效率。
3.促进城乡融合发展,持续全面增进民生福祉。一是坚持财力向民生、向基层倾斜,提升财政公共服务水平,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。二是全面细致落实惠民政策,重点保障教育、科技、社保、生态环境、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需要,兜住兜牢民生底线。三是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,促进城乡融合发展。加大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,扎实推动乡村产业、生态、组织振兴,发展生态农业、智慧农业、特色农业。四是保障节能环保投入,抓好文明城市常态长效建设,深入推进“美丽杨舍”建设。